1880年,美国人爱迪生利用电解原理制成了直流电能表,成为了世界上***早的电能表。随着交流电的出现和被利用,1889年,德国人布勒泰制作了无单独
电流铁芯的感应式电能表。1890年,带电流铁芯的感应式电能表出现,其制动元件是一个铜环,制动力矩靠交流电磁铁产生。直到19世纪末,才逐步采用磁铁产生制动力矩,以降低转动元件旋转速度并增加转矩,铜制的圆转盘由铝圆盘所代替。至此,感应式电能表基本成型。感应式电能表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过程中,通过双重绝缘、加强绝缘和采用高质量双宝石轴承甚至磁推(磁悬浮)轴承等技术手段,使其结构和磁路的稳定性得以提高,电磁振动被削弱,电能表寿命大大延长,且过载能力明显增强,但存在准确度低、适用频率范围窄、功能单一等缺点。为使电能计量仪器仪表适应工业现代化和电能计量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电子式电能表应运而生。早起的电子式电能表是机电脉冲式电能表,由感应式电能表的测量机构和电能一脉冲转换模块组成。这种表是感应式电能表向全电子式电能表过渡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对分时电价、需量电价等制度的制定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测量机构来自于感应式电能表。闭此,其性能很难再提高。

1ccb8fd264e386e2d075207260dd3b8.jpg       随着准确度高、可靠性高的元器件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的采用,使电子式电能表的使用寿命、准确度、稳定性等技术指标均显著改善。但当初电子式电能表在现场使用环境下暴露出抗干扰能力差等弱点,曾一度制约了它的应用。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子电路设计与制造新技术的出现,电子式电能表在各种现场环境下的工作可靠性问题被攻破,随即电能表的电子化在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寿命长、可靠性高、适合现场使用的电子式电能表。
      QQ图片20160610104913.jpg

   进入20世纪90年代,IC 卡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智能型IC卡预付费电能表应运而生。这种表体现了先购电再用电的管理思想。这种表的使用不仅可促进用电政策的推广,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窃电有所防范,使供电管理部门不再挨门挨户地花费大量人工抄表、统计用电量,为电能计量的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由于电能表已发展到可对用户的用电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实施控制处理,即巳具有一定的智能特点,故又有了智能电能表之称。
       当今,电子式电能表已发展到与电能的智能化计量管理密不可分的水平。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现代电能计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供用电政策不断科学化和市场化,电能计量的自动抄收和管理成为必然趋势,电能表的模块化、网络化及系统化成为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智能电网拉开建设的序幕,引人全新的智能电能表概念,对推动电能表计量体系的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